很多人质疑免费商业模式,为此,也出了不少商业书籍大谈特谈免费的营销策略。然而,方法归方法,策略有了,盈利模式有了,什么时候执行,反倒成了旁外人继而关心的事情。

答曰:时机未到
在等什么?
这才是悬而未决的重点。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,人人皆知,然而鱼究竟能钓上多大的,其实放长线的人也必然知道,只能说浅滩没有大鱼,长线给成功打下了基础。免费也是如此。尤其在互联网行业,产品创新层出不穷。iPod终结了索尼的随时听时代,iPhone代表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兴起,iPad则开启了平板电脑的时代。谁会想到我们会被苹果包围,这就是事实,变化太快,很难把握互联网规律的脉搏。也正因如此,看似简单的免费,在实现起来,远远比找出不付帐的理由难得多。
Facebook和Twitter分别问世了八年和五年,从成立至今,这两家公司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,Facebook的市场估值达到了800亿美元,而Twitter也达到了100亿美元。然而大部分媒体对这两家公司的盈利前景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,股评家经常笑话Twitter还未能找到自己的经营模式。
那么什么是他们的阻碍?
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商业模式。为什么有些服务是免费,为什么有些服务是收费的,并不是由经营者来决定,而是由服务本身来决定,取决于市场环境给予这种服务的定位。它是不是受人们所欢迎的,是不是生产生活所必须的,是一次性消耗掉还是能够反复利用的,会不会成为该服务的忠实粉丝。这些貌似不可能确定的未知,却决定了产品的价值。价值决定价格,有限的服务是必然有价格的,那些不可估量价值的服务你又如何去估算它的价格?
“试水”免费
免费,不光旁观者有疑问,经营者也是一样(将心比心嘛)。试水免费说起来是“试”,试的是市场接受程度,用户满意度。考验的则是服务能力,你究竟能hold住多少。互联网产品,更新升级是家常便饭,这与传统产品完全不同,也就是说买的是一,到使用时就可能变成了二或三,那么这个“变”,就成为了免费服务的盈利空间,究竟怎么变,如何变,既能让现在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,又能增加盈利收入?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邮箱服务,从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的差别来看,除了UI及功能上的一些差别,最明显的就是广告。我每天都可以从YAHOO邮箱里看到各式广告,甚至通过推荐订阅来定制一部分自己需要的内容。
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做?在我看来,原因也很简单:广告并没有影响到我的使用;我没有为邮箱支付任何费用;常用邮箱地址不得不经常登录。
体验好、粘性强这两点为免费服务创造了人气价值,有了人气,之后考虑的自然就是如何利用这些人气创造价值。由此,一项免费服务什么时候人气赚够了,盈利也就×××。